| ||||
□本报记者 高嵩 今年8月,履新11个月的华泰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存强迎来了奔波的一个月。这个月内,他要先后赶赴包括四川、湖南、河南等在内的5家华泰人寿分公司所在地,向一线员工宣导公司的转型战略。华泰人寿的其他高管也是如此。8月内,他们将共同完成华泰人寿13家分公司的战略转型宣导工作。 去年9月,李存强成为华泰人寿的新掌门人,他曾在美国万通人寿保险公司从业十余年,该公司有超过160年的历史。经过半年多的摸底调研和讨论,李存强带领华泰人寿于2013年中提出了中长期发展转型规划:经过未来5年的持续转型,将华泰人寿打造成中高端客户家庭人生保障和财富积累解决方案的提供者。 “随着中国寿险市场的发展,市场细分将成为必然的趋势,华泰人寿的目标就是成为‘大市场的小者,小市场的大者’,并力争成为中高端市场的先行者。”李存强说。 聚焦中高端市场 尽管今年以来,国内寿险市场迎来增速的历史低点,但仍存在长期的增长潜力。从国际经验来看,中高端群体对保险需求更为明显,保险市场成长更快,这成为华泰人寿选择聚焦该市场的重要原因。 实际上,华泰人寿并非是国内第一个提出“聚焦中高端市场”的公司。早在5年前,就有保险公司提出类似的发展愿景,但由于国内寿险市场的细分尚未成熟,在市场上的反应尚不明显。 “我们并不单纯以家庭年收入作为中高端群体的划分标准。从我们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家庭可以购买充分满足其需求的保险,且动用的资金不超过其可支配收入的30%,那么这样的家庭就是我们目标中的中高端市场。”李存强说,“目前,我国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等保险发达地区的市场细分已经开始初步显现,这一势头还将继续发展并扩大到全国更广泛的地区中。在未来市场细分过程中,华泰人寿所有的产品、渠道、人员等都会向这一市场倾斜,并希望以此形成在该细分市场的先发优势。” 在“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战略转型思想指导下,华泰人寿对中高端客户需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开始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应产品。日前,华泰人寿有3款产品同时上线。一是为私家车主提供的保障型产品;二是首次通过官网销售的万能险理财产品;三是出国意外保险产品。 “此三款产品只是试水。未来,华泰人寿产品研发战略不会被动跟随市场走向,盲目地推出市场上畅销的保险产品,而是要转为主动创新,根据中高端市场的需求和公司的发展战略进行产品开发。”李存强说。 营销队伍的建设也在同步进行。今年8月开始,华泰人寿在南京试点营销员精英制,除了对营销员学历有所要求外,培训内容也从保险专业技能外延到待人接物等多方面,以全面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为服务中高端市场打下基础。 麦肯锡发布报告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中高端群体将占到人口总数的一半以上。李存强表示,随着未来寿险市场的逐步细分,华泰人寿也会在中高端市场上进一步细分和聚焦。 力求质量效益 追求质量效益,成为细分市场的领导者,一直是华泰保险集团的发展方针,这也成为华泰人寿战略转型的目标。 “寿险的盈利主要是死差、利差和费差。目前,华泰人寿业务以分红险为主,普通保障型的产品占比相对较低,死差益少。华泰保险的投资能力虽然在业内有口碑,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很难获取大幅度高出同业的投资收益。而行业管理成本普遍较高,也使得费差的获取面临挑战。”李存强说。 (下转第3版) |
为此,华泰人寿将现阶段转型的重点聚焦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经营转型,优化管理成本;二是营销转型,提高产能。
从去年底开始,华泰人寿在经营体制上推行精细化管理,将内部管理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以成立一个中支机构为例,以前人员和场地规模实行的是标准配置;转型后,华泰人寿根据机构产能和监管要求,对资源进行有差异的合理配置,并鼓励一人多岗,提高效率。
“费差是‘三差’中唯一一个保险公司能够自行控制的。作为一家要实现盈利的中型保险公司,管理成本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李存强说,华泰人寿的目标是今年管理费用较年初能够结余5%以上,2014年管理费用不增加。
而在营销转型方面,华泰人寿则将重点聚焦在个险渠道。将目标市场聚焦后,华泰人寿也在逐步放弃个险人海战术,着力打造相应的高素质营销队伍,实行精英制,各项措施向绩优人员倾斜。
今年,华泰人寿推出个险营销员的“金蜜蜂计划”,为连续3个月标准保费超过1万元的营销员提供专业培训,上半年已经进行了3次。据统计,目前华泰人寿的营销员队伍约有1.5万人,参加“金蜜蜂计划”的营销员人数占到总人力的8%,却完成了华泰人寿上半年73%的业绩。
除了增加现有的内、外勤人员培训外,新增人员的筛选制度也在逐步完善。同时,华泰人寿还在通过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代理人的待遇。“此前的营销模式管理层级过多,一线人员的待遇不高。我们推出的新模式将营销管理组织架构扁平化,降低保单获取成本的同时提高一线销售人员的待遇。”李存强说。
转型坚定不移
制定发展战略很难,但成功地执行战略更难。
为让转型切实落地,今年下半年开始,华泰人寿在各条线和各级机构实施6个落地措施,包括优化管理流程和管理费用,提升运营效率;完善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体现差异化管理原则;有效提升代理人团队产能;建立专业经营模式;建立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体系;建立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等。其中,教育培训体系由李存强亲自带队,另外5项措施则由其他班子成员分别负责。李存强说:“再漂亮的战略,不落地也是没有意义的。”
当然,转型也要做好迎接阵痛的准备。
从今年开始,华泰人寿在银保渠道以大力推动期缴业务为战略方针,从二季度开始,银保渠道全面向期缴产品转型,至6月底,趸缴产品全面停售。尽管华泰人寿银保渠道二季度期缴标准保费收入环比增长了13%,但银保渠道整体保费规模却难免下滑。
此外,如何在同行均瞄准的中高端市场中走出特色、站稳脚跟?如何在个险渠道走绩优路线的同时,对现有代理人团队的未来进行合理规划?都是华泰人寿转型过程中需求思考解决的问题。当然,在转型的初期,重要问题还有让转型战略得到上至股东、下至员工的全体认可。
“华泰保险集团一直都有走质量效益型路线的土壤,华泰人寿的转型战略得到了集团和股东的支持。同时,还需要全体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这也是转型战略能够落地的重要一环。”李存强说,“华泰人寿转型的效果可能在3-5年后才会显现,但是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李存强预计,今年还不是华泰人寿转型最困难的时候,2014年将会更加困难,而转型的效果将会在2015年初步显现。这一年恰恰是华泰人寿计划实现当年盈利,并进入持续稳定盈利期的一年。
下一篇: 泥石流冲进火车车厢掩埋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