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长王毅对话(下)

2013-08-12 11:44:35来源:中国保险报作者:记者 李画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企业成功改制 服务全面升级
——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长王毅对话(下)

    □本报记者 李画

    8月9日,《中国保险报》在1版头条刊出了中国保险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健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董事长王毅的对话(上),今天继续刊出对话(下)。

    赵健:保险行业内外都很关注2012年底中国信保完成的公司体制改革。这次改制是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的?改制后公司定位如何?实际效果怎样?

    王毅:中国信保于2001年组建。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经贸与投资合作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对中国信保进行体制改革。目标是按照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把中国信保建成定位明确、业务清晰、功能突出、偿付能力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性保险公司,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险在支持外贸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功能和作用。

    中国信保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和新章程都充分体现了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的原则,明确提出“政策性保险公司”的定位。新章程规定,中国信保是由国家出资设立、支持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与合作、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其次,赋予了中国信保更重大的政策性使命,新章程明确中国信保的经营宗旨是,通过为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合作提供保险等服务,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重点支持货物、技术和服务等出口,特别是高科技、附加值大的机电产品等资本性货物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

    2012年,中国信保改革顺利推进,公司章程获得国务院批准,中投公司通过汇金公司向公司注资顺利完成,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相继成立。今年上半年,中国信保通过落实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完善了与出资人的沟通协调机制;健全了法人治理结构;按照有利于提高效率、把控风险、整合资源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公司组织架构,理顺了运行机制。改革后,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政策性职能定位进一步强化,公司资本实力显著增强,业务运行效率稳步提升,能够适应当前及今后较长时期内支持我国对外贸易、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

    赵健:尽管中国信保是一家政策性保险公司,但和所有市场主体一样,只有提供优良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才能符合消费者的真正需求。中国信保在推进公司体制改革的同时,在提升产品和客户服务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王毅:中国信保成立之初,我国信用保险产品单一,只有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中长期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3种产品。11年来,为适应我国出口、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发展变化,中国信保不断创新完善保险产品,改进保险服务,逐渐在市场上树立了信用风险管理专家形象。目前,中国信保已经拥有由数十种产品和承保模式组成的业务板块,推出了包括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出口卖方信贷保险、出口买方信贷保险、投资保险、租赁保险、特定合同保险、国内信用保险、资信调查、全程风险监控等产品和服务在内的完整的信用风险管理服务体系,建立了与客户无缝对接的“信保通”客户服务系统,能够全方位支持出口企业拓展海外市场、调整业务结构,以及建立内部风险管理机制,为企业保持业务高速增长和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近年来,根据国家战略要求和市场需求,中国信保进一步加大了产品和承保模式创新力度,为企业制订个性化产品组合方案或承保方案,满足企业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通过产品升级、流程再造和业务系统优化,更加有效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服务前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出口贸易或海外项目的前期商务谈判和融资安排,全程风险管理顾问服务模式日臻成熟完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服务客户的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2011年以来,中国信保还在传统出口信用保险操作流程的基础上做了较大的突破和简化,先后推出了“中小企业综合保险”“小微企业信保易”等全面覆盖商业风险和政治风险的保险产品,在小微企业群体中备受青睐。其中,“小微企业信保易”承保模式,简化了操作环节,减少了业务单证,缩短了理赔期限,实现了网上投保,有效满足了小微出口企业的风险保障需求。

    今年上半年,为更好地满足进出口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促进符合国家进口鼓励政策的重要能源、紧缺资源、高新技术及产品、关键机械设备及零部件等进口,中国信保积极推出了进口预付款保险、国内贸易信用保险(进口保理)和外派劳务人员海外风险保险(适用于对外工程承包/海外投资项目)3个新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对进出口企业的风险覆盖。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赵健:中国信保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业务独树一帜,影响力日益扩大。您如何看待国内的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国信保未来将如何进一步发挥好政策性作用?

    王毅:出口信用保险是WTO规则所允许的出口促进工具,受到当今各经贸大国的高度重视。中国信保自成立以来,在学习国际同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摸着石头过河”,使我国信用保险业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态势,出口信用保险对出口的支持力度显著扩大,发展速度令国际同业瞩目。

    2012年,中国信保承保规模名列伯尔尼协会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首位,其中,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占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短期险整体业务规模的38.9%。从国际平均水平来看,各国信用保险机构对本国出口覆盖率大约在10%左右。而2012年,中国信保承保金额对于我国出口总额的渗透率达到14.3%,对于一般贸易的渗透率达到29.7%,大大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从国内财险的承保保费情况来看,2012年财险承保保费为5529.9亿元人民币,中国信保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实现承保保费62.6亿元人民币,仅占全部财险承保保费的1.1%。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可以看出,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未来发展空间已较为有限。经过过去11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信用保险市场已经进入一个较为平缓的发展时期,从业务规模快速扩大时期,步入了更加注重提高业务质量的稳健发展阶段。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调结构、转方式的压力增大,外贸形势异常严峻。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是我们一直深度思考的问题。

    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国际经验来看,各国包括欧美发达国家又重新把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手段。如,英国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ECGD扩大了承保范围,开始承担本国企业在短期出口贸易中遇到的信用风险,而以前这些业务均由私营机构开展;德国和美国政府都在强化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的支持作用;法国政府开始筹建政策性的再保险机构,分担出口信用风险;香港特区政府通过向立法会动议,提高了对香港信保局承担的最高负责总额,由150亿港元增加至300亿港元;日本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NEXI和韩国官方出口信用保险机构KEIC均调整了内部经营目标,在危机时期充分履行其政策性职能,为本国出口企业和关键行业提供充足的风险保障。

    目前,从进出口总额来看,我国已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但我国出口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商品定价的话语权、权益保全和追索能力差;面对的买方市场多为高风险地区;面临着海外市场社会制度、法律环境、贸易规则等方面的严重制约。上述这些因素,将会使中国出口企业在对外贸易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面临巨大的风险。基于以上原因,在当前形势下,中国信保将发挥自身优势,承担起国家赋予的职责,并与有关方面积极合作,坚持科学发展,防范风险,为保持我国出口稳定、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出应有的贡献。

标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