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中国经济:守住底线 稳中求进

2013-08-01 09:08:43来源:中国保险报作者: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中国经济:
守住底线 稳中求进

    本报综合消息 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上半年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面对复杂困难的局面,会议提出“稳住宏观”“放活微观”“托底民生”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增强市场对于“守住底线”的信心。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层对中国经济的首次“年中定调”。

    与此同时,会议并没有对“稳增长”施以浓墨,而是强调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稳中有为。这意味着新一届领导层将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目标,不再头疼医头、做刺激-反应式的决策。

    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按照过去几年惯例,在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一周到两周左右时间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会召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2008年至2012年间,该会议均在7月召开,具体时间分别是25日、22日、22日、22日和31日。

    除了时间上同样偏后,今年会议所面临的环境也和一年前颇为相似。

    2012年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7.6%,近3年来首度跌至8%以下。当年的“年中定调”强调了“忧患意识”,并指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13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出人意料地再现逐季下行态势。二季度,GDP同比增7.5%,比去年二季度还要低0.1个百分点。

    在这种情况下,今年的“年中定调”再度提出“忧患意识”。但和去年明显不同的是,决策层没有把稳增长“突出”处理,而是重点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统筹举措”理念得到强化

    与此同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要求在今年的“定调”中,也被“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提法所代替。

    值得注意的是,“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表述在官方给出的新闻稿件中连续出现了两次。这意味着,在官方近来的宏观调控中已初显端倪的“统筹举措”理念再度得到强化。

    李克强总理日前指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要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

    有评论认为,李克强的“统筹举措”论,意味着希望兼顾当前和长远,找准政府定位,认清市场规律,不再做刺激-反应式的决策。

    不过,虽然对大规模刺激政策的过高预期会干扰市场判断,“政府放弃干预”所引发的对经济前景的质疑同样会影响市场稳定。

    “不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并不是说官方就会毫无作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表示,“未来若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决策层肯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也表示,不刺激不是基本方针,而是有底线的。这个底线以民生保障为依据,比如出现大规模失业、居民收入快速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等。

    正因为如此,中央的“年中定调”着重强化了底线管理。

    围绕以人为主体的民生

    相比于2012年“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要求,今年的会议明确指出,要“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并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作出部署。

    围绕以人为主体的民生,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减轻物价上涨对群众生活影响”“继续完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统筹城乡社保体系建设”等一系列“托底性”要求。

    针对微观的市场领域,会议也作出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等的政策扶持和服务力度”“进一步清费减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等多项“放活性”部署。

    这意味着,在2013年的后半程,中国将继续把“稳住宏观”“放活微观”“托底民生”等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应对复杂困难的局面,从而使中国经济运行继续保持在合理区间。

    未提房地产调控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政治局会议去年对今年一季度及全年提出的要求是“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住房保障工作”,但本次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未提及调控,可能表达了高层对房地产市场的新态度。

    7月31日,房地产板块应声暴涨,顺发恒业、大名城、黑牡丹等地产股涨停,另有多家地产股涨幅居前。这也给近期疲软的市场增添了一抹亮色。

    目前,房地产调控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6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显示,房价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在减少,环比下降的城市个数在增多。

    但一线城市和二三线城市价格涨势分离,特别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的价格同比涨幅领先全国,北京更是高达16.7%,也暗示一线城市对调控有很强的抗受性,以往“一刀切”的调控需要疏导。

    而由财经网和克而瑞日前联合发布的“地产经理人信心指数”(RMI)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房地产企业对市场的信心正处于2010年以来的最高点。其中,超过半数的企业酝酿在第三季度提价。多数专家表示,房地产调控政策需要进行重新评估。

    此外,房地产也是稳定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之一。从上半年“三驾马车”看,中国经济放缓主要被投资偏低和净出口不畅制约。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因为占投资相当比例的制造业投资已经回落至低位,如果不是房地产支撑,中国的投资增速会更低。

    专家看点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判断明确方向,目标稳定人心。“这一判断很重要,这是政策框架合理化的大前提。”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白重恩:从外部环境看,虽然世界经济还在深度调整,但总体比较平稳;从内部来看,上半年经济形势基本平稳,企业利润也出现起色,中国经济下半年具备诸多有利条件。

    经济学家张其佐:会议提出要“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这意味着为中国经济明确了预定发展目标,绝不能让经济大起大落,务必确保完成全年任务,实现良好开局。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可以看出,应对经济增速下滑不超出可容忍底线,是当前工作的一大重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会议做出的下半年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的判断,有利于合理引导公众预期,也点明了目前的问题和困难。从“两点论”看问题,判断妥当。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培育新的增长点势在必行。当前“三驾马车”中外贸最疲弱,未来中国经济增长还是要倚重内需引擎。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一鸣:城镇化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挖掘新型城镇化的内需潜力,就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通过对包括户籍、土地、财税在内的制度改革以及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释放内需潜力。

    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政府果断政策转向体现决策及时性,减税、支持小微企业、加快铁路投资等,既有助于稳增长,也兼顾了调结构的需要。调结构与稳增长并不矛盾,协调并进是最好结果,未来通过结构性减税和发行调结构特别国债,加大中央财政支出在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领域,可有效拉动投资,对稳增长与调结构均有裨益。

标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