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国保险报:中国建立地震保险制度应法律先行

2013-05-22 15:57:55来源:中国保险报作者: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中国建立地震保险制度应法律先行
——对话三井住友海上(中国)董事长伊藤幸孝

    □本报记者 高嵩

    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又一次拷问中国巨灾保险制度。历经多年,中国的巨灾保险制度依然在十字路口徘徊。而与我国一海之隔的日本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建立了地震保险制度。作为日本最大的财产险集团MS&AD保险集团的核心企业,日本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三井住友海上”)参与了日本地震保险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力量。

    近日,《中国保险报》总编辑于华与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井住友海上(中国)”)董事长伊藤幸孝进行了对话,就地震保险的建立及外资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于华: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7.0级强烈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巨灾保险制度一直未建立起来。作为全球地震最为多发的国家,日本在地震等巨灾保险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是怎样的?在建立之初,最主要的推动力是什么?

    伊藤幸孝:日本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日本保险业长期对地震保险制度进行了研究。由于地震的不可预测性及巨大损失的特性,此前通常认为地震保险很难成为保险商品。直到1964年的新潟地震发生后,日本要求推行地震保险的呼声日益高涨。在日本政府和保险界的努力下,于1966年5月出台了《地震保险法》,地震保险制度才得以确立。

    日本的地震保险是以保障受灾居民安定生活为目的,以居住型建筑及家庭财产为保险标的的保险。日本《地震保险法》对于地震保险中的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政府的行为都作了明确规定,形成了风险分担的地震保险制度。为了避免发生特大灾难时的巨额赔付,不仅对于投保人的居住型建筑和家庭财产设有上限,对于一次地震中政府以及保险公司支付的赔偿总额也设有上限,这样就有效规避了保险公司在巨大地震后出现因赔付而倒闭的风险。地震保险制度出台后,总支付上限几经修订,在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政府提高了赔偿总额上限,至6.2兆日元。

    于华:您认为,日本的地震保险制度中有哪些值得中国保险业借鉴?目前,中国保险业想要建立地震等灾害的保险制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伊藤幸孝:建立地震保险制度首先要对保险公司和政府职责、确立赔偿体制和支付限额进行规范和明确,规划制定地震保险框架,所以进行相关立法是十分必要的。日本官民一体的地震保险体制构架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日本普及地震保险的几个措施可供中国参考,首先是差别化费率,在专业的地震调查研究数据的基础上,按地区对原来的地震保险费率进行更精确的调整。其次是对地震保险投保实施所得税减免制度,提升了国民投保地震保险的积极性。再次是快速定损迅速理赔的服务。地震后,为了在短时间内对受害物件进行定损,保证受害者的相互公平,顺利完成定损,通常对地震保险负责补偿的损失按照损害的程度划分为三类:全损、半损、部分损。全损按照保险金额的100%赔付,半损按照保险金额的50%赔付,部分损按照保险金额的5%赔付。第四是建筑物的优惠制度。日本会根据建筑的建成年、抗震等级、免震建筑物、抗震诊断四类进行区分,根据建筑年和抗震性能进行10%-30%的优惠。

    于华:三井住友海上是最早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外资财产险公司之一,一直以稳健的经营风格在业内著称。您如何评价十几年来中国财产险市场的发展?三井住友海上在中国市场上的表现是否令您满意?

    伊藤幸孝:三井住友海上于2001年开始在中国经营财产保险,2007年,经过分公司改子公司后,成为现在的独立法人公司。几年来,公司先后成立了广东分公司、北京分公司、江苏分公司和苏州营销服务部、深圳营销服务部、上海营业部,在中国市场形成了6个网点的服务体系。

   中国产险市场在过去的10年间一直保持着超过GDP增速的高成长率,10年间规模扩大了7倍。三井住友海上(中国)也与中国财产险市场共同成长,去年总保费规模突破10亿元。在子公司成立至2011年的5年期间,三井住友海上(中国)连年保持盈利,平均成长率为28.8%,超过了产险业界平均增长率。2012年,因中国经济减速、日本企业物流减少、多发的自然灾害等,总保费虽然比2011年增长11.2%,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但是遗憾的是利润出现赤字。

    总的来说,三井住友海上(中国)的发展情况令人满意。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其重要性越来越大是不争的事实。未来,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成熟,新的风险会不断显现,也给保险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作为一家植根于中国的日资财产险公司,三井住友海上(中国)将与时俱进地调整经营策略,继续为客户提供“安心”与“安全”,不仅会提供适合客户的最佳保险产品,提供迅速、准确、细致、周到的理赔等服务,还会凭借我们长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专业技术,在事故预防、业务持续发展等领域,为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和满意的服务。

    于华:一般来说,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业务客户也多以本国的客户为主,三井住友海上(中国)的客户群体是怎样的?是否有计划进一步拓展中国的客户,其突破口可能是在哪里?

    伊藤幸孝:2012年末,三井住友海上(中国)的日系客户占比为87%,非日系为13%,业务构成仍然是以日系业务为主,但作为扎根中国的外资公司,我们也非常重视非日系业务的开展。

    MS&AD和三井住友海上的品牌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国际代理店中拥有相应的知名度,作为MS&AD保险集团核心企业的三井住友海上的中国子公司,我们会通过这个优势,在各营业网点上努力获得中小企业顾客群,满足客户的需求。

    近年来,我们也通过加强与本土公司的合作来扩展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2004年,三井住友海上开始与太平洋保险集团缔结战略合作关系,对公司服务网点是很强的补充。共同拓展车险4S市场是双方合作最为成功的领域。从2011年开始,双方合作的海上货运险的代理人业务也顺利展开。另外,在上海市委托太平洋保险的轨道交通网络运营安全评估项目中,双方也进行了成功的合作。

    2012年1月和5月,三井住友海上(中国)分别开始在北京和上海销售商业车险。在去年5月交强险对外资开放后,我们向保监会申请了交强险的营业申请。现在,我们在系统开发、业务流程构建、业务员培训等各个方面都进行着周密准备。在具体策略上,我们将首先拓展日系企业的公司车辆,今后在经验和技术成熟之后,再考虑面向其他领域拓展。

标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