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监管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

无抵押贷款保证保险:保险抢食小微贷款类担保(图)

2013-05-08 08:13:21来源:大连日报作者:阅读次数: 添加收藏
摘要:
资料图片
1
资料图片


  融资性担保公司陷入低谷,保险公司却开始抢食类担保业务“无抵押贷款保证保险”。

  平安财险近日表示,除了目前开展的一年期短期业务之外,正在申报一年以上期限的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产品,同时计划在更多城市开展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太保财险预计未来承保量会逐年增加。

  在保险业界看来,在个人或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待解的大势下,利用保险方式纾困很可能是待开发的蓝海。2012年伊始,包括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在内的保险公司均扩大了相关保证保险的承保范围;平安产险则在6个城市启动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试点。

  目前,大多数保险公司开展贷款保证保险采用的是“无抵押、无担保”模式,但具体操作方式大有不同。相对于此前贷款保证保险主要以各地政府推动为主,2012年之后,保险公司加快了市场化运作的步伐。

  保证保险以“政府推动”居多

  企业贷款保证保险实际上是一种担保业务,即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通过向保险公司购买相应的保证保险,继而从该保险公司合作银行获得一定额度的贷款。如果该企业出现违约,保险公司将承担部分或全部赔付责任。

  与银行贷款多有抵押物不同,保险公司在进入小微企业融资市场时多瞄准的是无抵押的小额贷款市场。由于小微企业资金规模小,信用背景查找困难,且保费收入往往不高,风险很大,在客户挑选、风险管控方面投入成本较大,保险公司此前进入该市场的积极性不高。

  2012年以前,为了纾困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部分地区的政府机构积极推动保证保险业务,与保险公司建立风险共担机制,是贷款保证保险的最初模式。据了解,经过政府部门推荐的企业一般具有比较良好的信用和发展前景,恶意违约的可能性降低,减少发生风险的可能性。

  最早于2009年试点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的宁波模式也由政府机构推动,但与上述模式有所不同,企业能否获得承保主要由银行和保险公司风控部门审核确定。企业违约风险主要由银行、保险机构共担,宁波市政府则建立了超赔补偿机制,对保险机构在该保险项下赔款总额超出当年保费收入150%的部分,给予合理补偿。

  2012年以来,保险公司加快了信用保险市场化运作的步伐。2012年起,浙江全省推广以宁波模式为雏形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参与的保险公司由之前的2家增至5家。

  承保总额偏低却被视为竞争蓝海

  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正从以前的拒绝到尝试进入无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市场。不过,风控至上的保险行业整体承保额并不算高。据悉,太保财险在上海试点科技企业履约保证保险逾2年,截至2012年10月,承保的总贷款规模不到10亿元。平安财险开展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一年来,在6个城市共承保小微企业100余家,承保总额超过1亿元,承保余额约7000万元。不过平安信保对于信用保险市场信心满满,相关负责人认为,信用保证保险可能会是未来竞争蓝海,不仅是个人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小微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也是。

  人保财险上海分公司一位人士表示,贷款保证保险的经营风险不同于其他常规险种,经营过程中对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的要求比较高,是典型的管理型险种。因此,需要保险公司根据自身的承保政策、经营模式,积极、稳妥地开拓此类业务。

  太保财险有人士则认为,贷款保证保险很难说是保险业务的蓝海。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小额贷款本身保额不高,因此保费规模小。同时,由于投保的是小微企业,为了不加重企业负担,保险公司不可能收取高额的保费。小贷保证保险只是小贷融资手段之一,还有其他如抵押、担保等方式。
标签:
Baidu
map